來源:@華夏時報微博
華夏時報記者 石飛月 北京報道
春節前突然出圈,DeepSeek接連引發了一係列連鎖效應,給人一種全民進入DeepSeek時代的感覺。這種連鎖效應無疑給同行們帶去了極大的壓迫感,尤其是這兩年備受投資人青睞的“AI六小虎”,它們沒有大廠雄厚的資本實力,如果不能講出讓投資人心動的新故事,或在短時間內實現一定程度的商業化變現,資本很快就會另尋他路。
所以在零一萬物對旗下業務進行相關調整後,百川智能也很快做出了反應。近日有消息稱,該公司主要負責金融行業to B業務的B端組被裁撤,百川智能方麵就此回應《華夏時報》記者稱:“百川正按照既定規劃,對金融業務進行優化調整,以集中資源、聚焦核心業務,加速實現‘造醫生、改路徑、促醫學’的願景。”
或許也有麵對市場競爭的無力感,不過根據百川智能去年的動作,以及創始人王小川對外輸出的信息,可以看出醫療並不是這家公司心血來潮下的選擇,反而是王小川二次創業的初衷終於通過開發大模型的方式得以實現。但AI醫療領域機會多、挑戰大,業內人士表示,百川智能需多與代表性的醫院開展試點合作,為大規模推廣奠定基礎。
優化調整金融業務
據媒體報道,此次被裁撤的B端組組建於百川智能成立之初,由前科金副總裁鄧江帶隊,向百川智能聯合創始人茹立雲匯報,而自 2024 年以來,B 端組已服務、達觀數據等客戶,包括提供 AI 財稅問答係統等金融相關產品。
這樣調整的原因,據報道,是因為百川智能要聚焦醫療。這一點,從該公司給記者的回複中已經得到印證。
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12月,百川智能發布了全鏈路領域增強金融大模型Baichuan4-Finance。目前,這一模型的官網鏈接仍可以打開,至於後續服務還會不會保留,《華夏時報》記者采訪了百川智能方麵,對方未就此做出回複。
艾媒谘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《華夏時報》記者表示,DeepSeek大模型爆火之後,大家都知道這家公司背後其實就是一家AI相關的對衝基金公司,金融領域相對比較成熟的方向如量化交易、數據監測分析等,這家公司已經非常強悍。“與此同時,金融客戶也會轉向低成本替代方案,利用API調用或私有化部署,那麽to B服務的利潤空間就會被擠壓,所以在銀行的智能風控、財務管理等核心場景,AI產品同質化會非常嚴重,對百川智能這樣的新興公司來說,幾乎不會有太多想象空間。”
其實在過去這段時間做出取舍的,不隻是百川智能一家,同樣位列“AI六小虎”的零一萬物不久前被曝內部發生多處變動:計劃拆分業務;AI視頻混剪項目負責人藍雨川的新項目SparkView方向為AI視頻剪輯工具。零一萬物相關負責人當時回複記者稱,今年會根據市場PMF對項目進行快速調整,包括加強投資部分業務、鼓勵有商業化潛力的項目進行獨立融資,也包括關停部分項目。
本質上,零一萬物在做更加務實的調整。今年1月,其預訓練和Infra團隊中願意繼續訓練超大參數模型的成員,就已經加入該公司和阿裏雲成立的“產業大模型聯合實驗室”;與此同時,該公司加大了B端業務的布局。
百川智能如今的選擇,也可以形容為“務實”。兩家的不同之處在於,零一萬物是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才改變想法,該公司創始人李開複此前告訴本報記者,去年5月公司察覺到繼續沿著Scaling Law賭上巨量資源去訓練超大參數規模的模型,和資源占優的大廠競爭,肯定不是最正確的選擇,所以選擇轉變思路。
據媒體報道,王小川也說過類似的話:“走出大廠的射程,是AI創業公司都麵臨的問題。”但百川智能或許在成立之初就將天平偏向了醫療,王小川去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,他不是在用大模型做醫療,是因為醫療才去做大模型的。
聚焦AI醫療賽道
這樣說來,王小川對醫療或許籌謀已久。據天眼查,王小川本人已經對外投資多家醫學、健康公司。
而百川智能,其實已經在醫療領域做了很多:去年7月,該公司稱研發的通用醫療增強大模型在USMLE評測中超越了GPT-4,基於這一大模型,百川智能還推出了AI健康顧問應用;去年12月,百川智能與北京市海澱區衛健委簽署戰略合作,雙方通過“1+2+N”方案(1個多模態醫療大模型,2個AI醫生:AI全科醫生、AI兒科醫生,N個不同場景),共建“AI醫生-真人醫生雙醫協同”的醫療服務新模式。
上個月,北京兒童醫院開展了國內首次“AI兒科醫生+多學科專家”的雙醫並行多學科會診,“AI兒科醫生”由百川智能與北京兒童醫院、小兒方健康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聯合研發。百川智能方麵稱,“AI兒科醫生”作為全球醫療領域AI醫生的首次應用,獲得了專家組的高度評價與認可。
所以,聚焦醫療賽道,這樣的選擇放在百川智能身上並不意外。
AI醫療市場大有可為。在張毅看來,一方麵,隨著AI大模型水平的提高,未來AI可能逐步輔助醫生或替代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,AI還能夠在醫學影像輔助診斷、醫生知識儲備、藥物研發等方麵得到廣泛應用,在加速靶點篩選、藥物活性測試和臨床試驗、降低成本等方麵起到重要作用;另一方麵,目前醫療市場中AI的應用率還比較低,主要依賴有經驗的醫生;AI大模型還有望解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、人口分布不均等問題;此外,AI賦能醫療行業也是政策層麵的一個熱點。
不過,張毅強調,AI醫療這條路並不好走。“醫療數據涉及大量敏感信息,數據泄露風險高,可能導致信任危機,而且AI在醫療中的應用涉及倫理和法律問題,當前行業標準和管理規範尚不完善,醫生和患者對AI的接受度也是AI在醫療領域推廣的關鍵。”
好在,張毅告訴本報記者,百川智能本身在醫療行業有一些積累,包括這方麵的投資,以及一些醫療數據庫的收集,再加上AI診療的能力。“百川智能需要積累足夠多的一線醫療數據,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數據,並與有代表性的醫院開展試點合作,進行AI模型的訓練和優化,試點項目的成功將為大規模推廣奠定基礎。”
但市場不會等待太久,百川智能必須要將大規模商業化提上日程了。去年7月,百川智能確認完成A輪融資,總融資金額達50億元,並且將以200億元估值開啟B輪融資,但在此之後,該公司截至目前還沒有新的融資消息傳出。
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將這幾年大模型的發展曆程歸結為:2022年底萌芽—2023年市場湧入—2024年沉澱分化—2025年開啟淘汰賽。淘汰賽開啟的信號,在他看來,就是DeepSeek R1模型的出現,而今年上半年,這場淘汰賽將見分曉,資本的選擇會提前告知市場答案。
責任編輯:黃興利 主編:寒豐
手机:18900000000 电话:010-12340000
邮件:123456@xx.com